首先,OSPF 路由协议是支持多区域划分的。在一个最为简单的 OSPF 多区域网络环境中,OSPF 需采用两级分层结构。
即:骨干区域--Area 0
普通区域--非 Area 0 区域
并同时需按照普通区域要直连骨干区域,骨干区域要直连的模式搭建网络环境。
因为 OSPF 路由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同时以自己为根节点,通过 SPF 算法计算路由,从而得出自己的路由表。
假设多区域的 OSPF 中没有骨干 Area 0 ,那么,多区域的 OSPF 中将不会传播域间路由信息。
如图所示:没有区域 0 不能传播域间路由信息
出现此现象,是因为当前 OSPF 环境中无 ABR 设备存在,针对该拓扑环境,我们可用 vlink(虚链路)来解决此问题,但如果要基于该环境实现全网互连互通,就需将 Vlink 部署在 R2 与 R3 设备上,基于区域 2 做 Vlink。
并且大家在部署虚链路时还需避免如下几点:
1.虚连接必须在两端同时配置方可生效;
2.为虚连接两端提供一条非骨干区域内部路由的区域称为传输区域,传输区域不能是末节;
3.虚链路永远只能属于区域 0,如果针对区域 0 起了认证,必须对虚链路也起同样的认证;
4.虚链路所经过的区域(transit area)不能对区域 0 的路由做汇总,为了防环。
Virtual-link 是为了解决 OSPF 的不规则区域问题而产生的,正常情况下 OSPF 的所有非骨干区域都要直接和骨干区域 (area0) 相连,如果由于前期规划问题等原因导致某个非骨干区域必须通过另一个非骨干区域来连接骨干区域的话,就可使用到 virtual-link,但一般 virtual-link 只作为临时解决方案来使用。
阅读推荐:[云计算培训]弹性云计算是什么东西?和云计算一样吗